怎么审查预算支出?预算支出审计的重点
什么是财政决算支出审计
〖One〗、财政决算支出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对各级政府年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及其效果所进行的审计。财政决算支出审计的内容『1』一般预算支出列报标准的审计。根据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一般预算支出列报口径为:实行限额管理的基本建设支出,按用款单位银行支出数列报支出。
〖Two〗、财政决算支出审计是审计机关及其人员依法对各级政府每年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内容、过程及其效果所开展的审查监督活动。其主要特点和内容如下: 目的与作用: 目的:旨在促进和完善各级政府的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和工作质量。 作用:通过审计,可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有效性和透明性。
〖Three〗、财政决算支出审计是审计机关及其人员依法对各级政府每年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内容、过程及其效果所开展的审查监督活动。开展财政决算支出审计工作,有利于促进和完善各级政府的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和工作质量。
〖Four〗、财政决算审计是指对地方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总结果及所编制决算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实施的审计。
〖Five〗、资金渠道:审查各项财政预算资金是否按国家规定的资金渠道使用。资金界限:严格区分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的界限,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审查财政支出列支:合规性:审查各项财政支出的列支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支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审计人员如何查事业单位是否超预算支出
审计人员查事业单位是否超预算支出的方法如下:获取并审查资产负债表:首先,审计人员需要取得事业单位各年末的资产负债表,以全面了解单位的资金规模和主要核算科目。这一步骤是初步掌握单位财务状况的基础,有助于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方向。核对总账明细账:审计人员应同时获取并核对单位的总账明细账,确保账表一致。
核查基础数据完整性:检查基础数据是否齐全,防止数据缺失导致的预算不准确。防范套取资金行为:检查是否存在套取基本支出财政拨款的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监督预算执行:检查是否存在基本支出无预算、超预算的情况,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时常遇到基层单位经费超出预算的情况,关键在于如何准确界定这种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通常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出是基本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均归于“行政运行”或“事业运行”的预算科目。
审计预算执行情况 审计预算执行情况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审计部门需要重点检查单位的预算收入与支出是否严格按照国家预算法执行,审查预算执行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预算调整是否合规等。同时,还需要关注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我国政府预算的审查和批准流程是怎样的?
〖One〗、我国政府预算的审查和批准流程如下:提交预算草案报告:国务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向大会提交中央和地方的预算草案报告。地方各级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提交关于本年度总预算的报告。审查和批准预算:中央预算的批准权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手中,大会会对预算草案进行全面的审查,并由全国人大决定批准。
〖Two〗、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五章中规定了预算审查和批准的程序。国务院在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向大会提交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详细报告,以便接受审议和批准。(第三十八条)地方各级政府同样需要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就本级总预算草案进行汇报并接受批准。
〖Three〗、财政部门审查各个部门的预算后,汇总编制政府预算。然后,报政府常务会议讨论。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常务会议的意见修改预算,然后报同级党委审查。最后,财政部门将政府预算草案报人大常委会初审。最后,人大常委会初审后形成的政府预算在人大会议召开时提交大会审议通过。
〖Four〗、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第四章着重于预算变更的审查和批准流程。首先,根据第二十二条,市级预算如有超收收入,应优先用于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关键项目和必要支出。如果需追加支出,市政府需编制预计超收收入使用方案,由财政部门通报财经委员会,同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并报告使用情况。
〖Five〗、在审批阶段,立法机关首先审定预算的总体规模,然后由专门的委员会对预算草案进行逐项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一旦立法机关批准,这些草案便成为正式的财政预算,具备法律效力。执行阶段涉及各收入机关依法确保及时且足额完成财政收入计划。
标签: 怎么审查预算支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